时而亢奋如烈火,时而低沉如寒冰,这种被称为“双向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疾病,正悄然影响着全球约6000万人的精神世界。作为一种复杂的心境障碍,它并非简单的情绪波动,而是躁狂与抑郁两极的周期性交替,如同钟摆般在极端情绪间剧烈摇晃。
情绪的两极世界
躁狂发作时,患者仿佛被按下“加速键”:思维如脱缰野马般跳跃,言语滔滔不绝;情绪空前高涨,自信爆棚,甚至产生“无所不能”的错觉;行为冲动,可能疯狂购物、彻夜狂欢。而抑郁期则如坠入深渊:兴趣丧失如褪色画布,精力被抽成真空,睡眠与食欲紊乱,更严重的会产生自杀念头。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循环,往往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破坏患者的生活与社会功能。
成因:基因、神经与环境的交响曲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双相障碍的重要推手——若一级亲属患病,个体风险增加4-6倍。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5-羟色胺异常)如同失衡的化学天平,扰乱情绪调控。此外,童年创伤、高压生活事件等心理社会因素,如同点燃火药的火星,可能诱发疾病爆发。某些患者还对季节变化敏感,冬季易抑郁,夏季易躁狂。
诊断:拨开迷雾的“症状拼图”
诊断需满足两大核心标准:至少一次躁狂/轻躁狂发作及一次抑郁发作。医生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如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精神检查(评估思维连贯性、情感协调性)及量表评估(如杨氏躁狂评定量表),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后,才能确诊。
治疗:多管齐下的“情绪维稳战”
药物:心境稳定剂(碳酸锂)是基石,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控制躁狂,抗抑郁药(如舍曲林)需谨慎使用以防诱发躁狂。
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重塑扭曲思维,家庭治疗修复关系裂痕,社会节律疗法通过稳定作息调节情绪。
物理手段:对重症患者,电休克治疗(ECT)能快速缓解症状,经颅磁刺激(TMS)则通过磁场调节脑区活动。
社会认知:打破偏见,重建支持系统
患者常因“情绪过山车”被误解为“性格极端”,甚至遭受歧视。实际上,双相障碍如同糖尿病般需长期管理,而非道德缺陷。社会支持至关重要:家属需学习“情感急救”技巧,避免过度指责;患者应记录情绪周期,建立预警机制。工作场所的弹性制度、公众的疾病科普,都能为患者撑起保护伞。
结语:在风暴中寻找彩虹
双向情感障碍虽无法除根,但通过科学治疗与管理,患者完全能回归正常生活。就像海明威所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强壮的地方。”每一次情绪风暴的平息,都是向康复迈进的坚实一步。
温馨提示:山东省济南神安医院-济南大学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立三院专科联盟医院-济南市神安抑郁精神障碍研究院,是山东省一所集专业、科研为一体的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专科二级医院。医院在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癔病、癫痫、酒瘾、网瘾、戒瘾、多动症、抽动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顽固性失眠、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患者出现疼痛、麻木等身体症状,多次检查却无异常,常被误认为"装病"或"心理作用"。实际上这... [详情]
受电影影响,大众常把解离性身份障碍(旧称多重人格)想象成瞬间变脸、性格迥异的戏剧化表现,实... [详情]
公众常认为厌食症是"爱美导致的节食",暴食症是"管不住嘴"。实际上这类疾病涉及复杂的生物心... [详情]
认为"经历同样事件别人都没事,你就是承受能力差",实际上PTSD是大脑应对极端威胁时产生的... [详情]
很多人认为性格偏激、人际关系差是"人品问题",实际上部分情况可能是人格障碍的表现。这类疾病...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