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内异症的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为10%~15%,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不孕不育是内异症除疼痛之外的主要临床表现,40%~50%的不孕症患者合并内异症。有研究显示,内异症患者的SA发生率可达30%~40%,轻度患者有更高的流产率。Groll等观察到未经治疗的内异症者自然流产率达52%,经手术和达那唑治疗后的流产率分别降至12%和7%。目前,内异症导致流产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内分泌功能异常
内异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具有生物活性的雌二醇可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和炎性过程,孕激素可在体内通过与受体结合介导信号传导并调控基因表达,以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炎性反应。然而,研究却发现内异症患者存在孕激素抵抗现象,发生率约为9%,此外,卵巢内异症患者可以发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导致部分原始卵泡破坏,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酶表达异常,导致孕激素合成能力下降,引起黄体功能下降,从而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内异症患者黄体功能不全还可能与催乳素(PRL)升高有关。高水平的PRL可抑制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这可能导致卵巢内黄体生成素(LH)受体形成减少,使孕酮的生成减少,影响胚胎发育的黄体支持,从而导致流产。
2
盆腔微环境的炎性改变和免疫因素
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有关。患者盆、腹腔炎性反应过程中伴随相关免疫细胞和分子的改变,从而形成不利于胚胎生长发育的微环境。内异症患者异常的免疫环境改变可导致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甾体激素的分泌能力下降,引起黄体功能减退,对卵泡形成、排卵、卵母细胞质量、早期胚胎发育和着床均可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导致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升高。
3
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植入时的接受能力。正常子宫内膜在“种植窗口期”容受性大,发生在排卵后8~10 d。子宫内膜容受性受多种因素共同调控。内异症患者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研究发现,内异症能改变子宫内膜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正常子宫内膜的增殖和蜕膜化,造成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并能影响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和滋养细胞的浸润以及胎盘形成,以至于无法维持着床后的囊胚正常发育,这也可能是内异症导致流产的机制。有学者提出,内异症患者异常的免疫状态也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孕激素抵抗也是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4
子宫腺肌病能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
子宫腺肌病是另一病因不明的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病理表现为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出现于子宫肌层中。传统观点认为,子宫腺肌病与多产有关而与生育能力低下无关,因为有研究发现,在40岁以上子宫切除标本中子宫腺肌病更常见于经产妇。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与不孕不育的关系密切且能够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的影响。
子宫肌腺病导致流产的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者认为,子宫内膜和间质的侵入破坏了子宫肌层的结构,影响了子宫螺旋动脉的重塑,肌层功能发生改变,影响胚胎的正常种植,增加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此外,子宫腺肌病宫腔内前列腺素含量增加以及宫腔压力增大也可能是导致自然性流产的原因。
5
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自然流产的治疗
对于有生育要求且患有内异症和(或)子宫腺肌病的妇女,建议孕前接受专科医生指导,必要时先行治疗再备孕。内异症相关的妊娠治疗方案应由妇科医生和生殖科医生共同讨论决定,如有自身免疫异常,则需要与风湿免疫科医师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治疗策略的制定应根据患者年龄、卵巢储备功能、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不孕和(或)不良妊娠史等情况综合判断后进行个体化、多元化的治疗。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在女性生育的旅途中,有时会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绊脚石”,而多囊卵巢综合疾病(PCOS)便是... [详情]
当代女性有多难减不下去的体重总是在掉的头发还有时而来时而不来的“大姨妈”好好的“大姨妈”为... [详情]
卵巢囊肿,又名卵巢囊肿、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目前,卵巢囊肿已成为女性生殖系... [详情]
对于备孕女性来说,当验孕棒出现两条杠时,是非常欢喜的一件事,但有种怀孕,相当于在身体里种了... [详情]
宫腔粘连其实是子宫内膜、子宫腔的内膜受到损伤、破坏,导致子宫颈或者宫腔部分全部闭合,从而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