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栓不是胆管肿瘤,常常是肝细胞癌,胆囊癌继发引起,其中临床最常见的是肝细胞癌,癌栓质软易碎,阻塞胆管造成的梗阻性黄疸,而且这种黄疸呈波动性,因为癌栓可以坏死脱落,所以癌栓的病人黄疸有时可以自行缓解或好转。但这个缓解是个假象,短期内还会再来的。[详细]
胆管系统肿瘤包括胆囊和胆管(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段的肝外胆管)肿瘤,有良、恶性之分,恶性肿瘤中以癌占多数。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占普通尸检的0.01%~0.46%,肿瘤病人尸检的2%,胆道手术的0.3%~1.8%。在欧美胆囊癌为胆管癌的1.5~5倍,日本的资料则胆管癌多于胆囊癌。男女之比约为1.5~3.0。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详细]
胆管肿瘤的治疗取决于病因和肿瘤情形,外科手术是探明肿瘤类型,决定肿瘤是否能被切除,建立胆汁引流旁路最直接的方法。部分癌性胆道梗阻的病人出现疼痛、瘙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脓肿,如病情不允许手术。医生可通过纤维内镜插入一根导管(旁路管)使胆汁和脓液绕过肿瘤得以引流。这种方法不仅能引流积聚的胆汁、脓液,也能控制疼痛,缓解瘙痒。[详细]
胆管系统肿瘤包括胆囊和胆管(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段的肝外胆管)肿瘤,有良、恶性之分,恶性肿瘤中以癌占多数。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占普通尸检的0.01%~0.46%,肿瘤病人尸检的2%,胆道手术的0.3%~1.8%。在欧美胆囊癌为胆管癌的1.5~5倍,日本的资料则胆管癌多于胆囊癌。男女之比约为1.5~3.0。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胆管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如下:[详细]
除胆石外,癌症是胆囊增大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数癌症起源于胰腺头部,而胆总管穿行其中,其次是起源于位于胆总管和胰腺管联接部位胆管本身,胆囊或肝内胆管。相当少见的情况下,胆管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的肿瘤压迫导致梗阻,或者被因淋巴肉瘤而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引起,胆管的良性肿瘤也可引起胆囊增大。[详细]
胆囊癌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男性较少,女与男比约为34:1。主要临床表现为:为有长期慢性胆囊炎病史,当发生癌肿后病情突然恶化,右上腹持续性隐痛,食欲不振,恶心或伴呕吐,晚期可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深,伴有发热、腹水等症状。诊断由于多数胆管系统肿瘤在早期症状较为隐蔽,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待确诊时肿瘤多已属晚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