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贫血的一种,治疗原则具体指的是根除病因,补足贮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如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改善饮食。月经多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看妇科调理月经。[详细]
枸杞子10克,女贞子15克,桑椹子20克,韭菜子10克,五味子6克,金樱子15克,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详细]
儿童贫血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不但会导致儿童脸色苍白、睡眠不宁、面色发黄、毛甲干涩、容易感冒等,还会使儿童产生头晕、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详细]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引起的贫血,系铁缺乏症的晚期表现。本症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生于各年龄组,尤多见于育龄妇女及婴儿。钩虫病流行地区特别多见,程度也较重。[详细]
由于血红素合成需要铁离子的参加,若铁缺乏则血红素合成就会减少引起贫血,而每天所食用食物中含有10~15毫克的铁,其中5%~10%可被胃肠道吸收,含铁量较多食物包括红肉、肝脏、蛋黄、乳酪及深绿色蔬菜,平时若能均衡摄取,就可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机率。[详细]
缺铁性贫血 (IDA) 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发病率甚高,儿童、成年或老年人均可发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