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头痛
1.突然发生剧烈头痛,神志不清且逐渐加重时,要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 2.当发现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头痛时,让病人安静平卧,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3.住院治疗时,病人宜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用力咳嗽及排便等。老少“通吃”这种头痛“摇”不得晚上11点多,王老伯和王阿姨夫妇俩坐在电视机前,紧张地关注着选秀的结果。突然,王老伯大叫:“头好痛!”王阿姨转头看见王老伯面容痛苦、不断呻吟,连忙抱着他的双肩,使劲摇晃着问:“你怎么啦?怎么啦?”被惊慌的王阿姨摇晃了几下,王老伯表情更加痛苦,面色开始发白,额头冒汗,手脚发凉,气息渐弱…… 这种头痛“跑”不得 下午,小祈放学回到家,正要坐下写作业,突然觉得脑袋像要爆炸一样疼痛,双腿发软,跌倒在地。爸爸听到响声,赶紧跑进小祈房间,看见小祈抱着头,在地上辗转反侧。爸爸连忙问他是不是头痛,他含含糊糊地回答:“好痛!好痛!”爸爸赶紧背起小祈往医院跑,可是没到小区门口,爸爸突然感觉背上的小祈没了声响,便一边跑一边喊:“小祈,小祈,怎么啦?”小祈没有回答,没有挣扎,甚至没有一点动静…… 这种头痛“动”不得一家人正讨论着去哪里度假,芳芳的小姨突然觉得剧烈头痛,赶紧躺在沙发上。家人纷纷围拢上来,有的说吃点“头痛散”,有的说擦点“风油精”。芳芳年纪虽小,保健知识却很丰富。她觉得不对劲,大声说:“赶紧打120急救电话!千万不要动小姨的脑袋!”小姨被救护车迅速转送到医院,CT检查确定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脑血管介入手术,找到破裂出血的动脉瘤,进行瘤内闭塞止血后,小姨很快就康复出院了。一生难忘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异常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由于血液刺激脑膜,引起剧烈的头痛。如果出血量较大,密闭的、容积固定的颅骨腔内压力急剧增高,可加重头痛的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十分凶险,要谨慎对待。 首先,在头痛发生时提高警惕,尽早作出初步判断。判断的依据主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典型的临床表现: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和逐渐加重的神志不清。病人往往突然觉得爆炸样或劈裂样头痛,很多病人形容,那是一生中最难忍受的剧痛。多数病人在体力劳动、用力咳嗽或排便、饮酒、情绪激动时发生。头痛主要位于前额、后枕或整个头部,可延及颈、肩、腰、背。部分病人可伴有反复的喷射性呕吐。病人开始头痛时烦躁不安,逐渐安静下来,反应迟钝,神情淡漠,甚至神志不清,此时已是十分危重,像第一、第二个病例那样。 一旦考虑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清楚病人的情况,申请救护车转送病人到最近的医院。在等候的过程中让病人安静平卧,千万不要像王阿姨那样用力摇晃病人,企图让病人保持清醒;或者像小祈的爸爸那样,背起小祈就往医院跑。这些幅度过大的动作会诱发蛛网膜下腔继续出血或再次出血。 转运医院的过程除了要求迅速以外,也须避免过度颠簸。由家里送到救护车上和由救护车送到急诊室,这两段路途要尽量使用担架运送,因为车辆运送颠簸幅度较大。上下楼梯时尽量使病人的身体保持水平位,或让病人的头稍偏上方。搬运担架过程中密切注意病人的反应,可以让一个家属在病人床边负责观察,如果只有两个人,就得让病人脚在前头在后,以便后面的搬运者可以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车辆运送过程要避开坑坑洼洼的路段。可以“安抚” 入院后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案。 内科保守治疗方案主要是绝对安静卧床4~6周,使用止血药制止继续出血和防止再出血,给予脱水药降低颅内压力,给予钙通道拮抗剂防止脑血管痉挛等。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务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用力咳嗽及排便,家属切勿随意搬动病人身体,因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再次诱发出血。住院的后期,由于头痛随着蛛网膜下腔的积血被逐渐吸收而明显减轻,病人往往降低了对再出血的警惕;加上卧床时间漫长,也使病人产生了不耐烦情绪;接近痊愈时探访的亲友增多,随之出现情绪高涨、高声谈笑,这些都是再次出血的危险因素。 另一套方案是尽早行介入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等“肇事”病灶后,给予栓塞或闭塞。这个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明显缩短绝对卧床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行腰穿,置换血性脑脊液,几乎可以杜绝再出血的可能,而且可以降低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率。如果脑血管造影未能找到“肇事”病灶,还是要按照内科原则进行保守治疗。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详细]
2008-02-25 13:11:2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