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诺贝尔奖瑞典卡罗琳医学院3日宣布,来自加拿大、美国和卢森堡的三名科学家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详细]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揭晓,让中国人知道了三位美国科学家的名字: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同时也让中国人知道了“端粒”和“端粒酶”这两个看似高深莫测的生理学名词。“端粒”和“端粒酶”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是因为,据颁奖者的评价,它们的发现,不仅为人类治疗癌症提供了新思路,更有可能让人类长生不老的梦想成真。[详细]
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1950年,原来学习外科医学的弗朗索瓦·雅各布由于兴趣的驱使,到莱沃夫实验室作研究生。[详细]
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详细]
1995年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详细]
1985年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