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有牙本质敏感,古代人也有牙本质敏感。虽然古人没有把它上升到医学水平来认识,不过,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佳句中,我们也可以寻找到牙本质敏感症的踪影。[详细]
“孩子现在不仅能听会说,还会背诵古诗词了,今年正准备送他去上普通幼儿园。”在3月3日全国爱耳日当天,小柏妈妈带着4岁的小柏(化名)回到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简称省二医)复查,高兴地跟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彭宏说了小柏最新的情况。[详细]
艾叶又称五月艾,是端午节十分重要的道具,在端午节这天,几乎人人头上插带有艾叶的小枝,家家户户门口挂有浓密艾叶的整枝,这是因为艾叶气味芬芳浓烈,可以驱蚊虫,人们相信艾叶可以避邪。明代医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性温味苦辛,其气芳香,温中逐冷除湿,止血止痛,调经安胎;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详细]
唐代诗人王维在题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详细]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公元779-831年)对菊花的偏爱和赞美,也是对他在赏菊时的神情专注、对菊花的由衷喜爱、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愉悦心情的描述:咦,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日渐斜”;同时还点明了他偏爱菊花的原因:“此花开尽更无花”。[详细]
讽刺的意义在哪里?心理专家认为,绝大多数人的内心中,都对别人存在某种或隐或显的不满,这些不满又因为道德感的压抑而未必能得到充分表达。当听到别人以某种讽刺的方式表达了这种不满时,我们自己便会在感到释然,并且毫无道德压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