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如何不再吃“苦头”
下面举几个典型病例,介绍中医对口苦症状的治疗。杨阿姨今年49岁,几天前来就诊时诉“苦”道:口干口苦半年,且时常感到胸闷,经常喜欢叹气。仔细询问后,得知她两年前因为单位人际关系导致心情不好,精神压抑,经常失眠,口干口苦,近半年来逐渐加重。查其舌脉后,发现其舌体胖大,苔厚腻。分析其病因,乃由于长期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耗伤津液,因此出现肝气郁结型口苦。中药以疏肝理气、清热滋阴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20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香附20克,郁金20克,黄芩15克,沙参20克,石斛15克,玉竹20克,黄精20克,乌梅20克,甘草6克。经中药治疗一月余,加上对其进行精神开导,症状逐渐减轻。42岁的张司机,一进门就急切地询问医生,自己这种病能否治好,要治多久,且声音洪亮。询问之下,他告诉医生,最近总觉口苦,有时会觉胃部不适,且从小爱吃煎炸食品,脾气也比较急躁,是个急性子。患者面色发红,舌苔黄腻。此为肝气过盛,进而影响到脾胃,属于肝胃郁热型。针对他个人的体质病机,方药以疏导肝气、泄热和胃为宜。具体方药如下:柴胡2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丹皮20克,栀子15克,白术15克,吴茱萸15克,茯苓20克,乌梅20克,甘草6克。两星期后复诊时,他高兴地说口苦减轻了很多,心情也跟着改善了不少。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伯,述说三年来总觉得口很干,爱发苦,嘴里必须含着杏梅等零食,否则就苦得受不了。吃过很多中药,效果一直不好。另外,他说前些年得过十二指肠溃疡和黄疸性肝炎,均已治好。听完老伯的话,不难理解他这种口干口苦的表现属岭南地区十分常见的肝胆湿热型。应从清热化湿、养阴生津方面来考虑治疗。栀子15克,法夏15克,茯苓30克,白豆蔻15克,陈皮20克,厚朴15克,乌梅30克,黄芩10克,五味子15克,葛根20克,甘草6克。嘱其平时要经常运动,比如清晨傍晚散散步,或偶尔爬爬山。两个疗程后开始显效。除了辨证施治,服用中药外,在日常生活中选用一些药膳,对改善口苦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下面就给读者朋友介绍一些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的食疗方。赤豆大枣薏米冬瓜粥:赤豆30克,大枣5枚,薏米500克,冬瓜50克。先将赤豆、薏米放入锅内,待七成熟时再倒入冬瓜、大枣,煮熟即可。鲤鱼赤小豆汤:鲤鱼500克(去鳞及内脏),赤小豆30克,用葛根、乌梅、沙参、玉竹等养阴生津之品与猪瘦肉一同煲汤食用。有些患者不愿意服“苦”口中药,可选择针灸治疗。此外,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如萝卜、佛手、苹果、柑橙等。同时做到慎起居,畅情志,认识到三分治病、七分养病尤为重要。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详细]
2008-02-25 13:11:26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