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enuresis)是指小儿5岁后夜间(伴或不伴白天)不自主的排尿。正常小儿1岁左右白天已能自行控制排尿,但夜间仍难免尿床。据调查4.5岁时的尿床者约10%-20%,9岁半约5%,15岁时2%仍尿床。男女性别比3:1。 [详细]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那么遗尿症怎样治疗?[详细]
遗尿症,俗称“尿床”,是指3岁以上的儿童,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从中医观点而言,多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所致,故食疗有一定的疗效。[详细]
功能性遗尿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遗尿症儿童常有家族史,约70%患儿的一级亲属中有遗尿的历史,可能与控制遗尿的神经机制成熟推迟有关。[详细]
儿童遗尿症的出现,我们一定要重视,特别是要在孩子出现了尿床的情况后,根据孩子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来应对,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的护理。[详细]
遗尿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遗尿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随患儿年龄增长,患儿由于尿床而苦恼和羞愧,且不被家长与老师、同学等理解,易受惩罚及受歧视,故多数精神压力大,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悲观离群;对家庭及学校生活满意度低,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社会参与能力差,自我评价差。如患儿长期尿床得不到治疗将影响儿童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严重损害患儿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家庭,家庭负担加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