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季节,随着天气逐渐寒冷,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病症:病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随之身上出现玉米粒大小的斑丘疹,重者出现谵语、恶心呕吐甚至昏迷、还有心肌炎的表现,无论用多少青霉素或者“头孢”都无效。碰到这种情况,一般都用四环素做试验性治疗,一旦取得疗效,许多大夫都认为是斑疹伤寒肯定无疑,不再作深入探究。[详细]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或“典型斑疹伤寒”,患流行性斑疹伤寒后数月至数年,可能出现复发,称为复发型斑疹伤寒,又称Brill-Zinsser病。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自然病程为2~3周。立克次体是1910年Ricketts由斑疹伤寒病人血液中发现的。[详细]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自然病程为2~3周。立克次体是1910年Ricketts由斑疹伤寒病人血液中发现的。1913年,Prowazekii从患者中性粒细胞中也找到了病原体;此二人都在研究斑疹伤寒中牺牲。为纪念他们于是将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命名为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prowazekii)。[详细]
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病原体所致的血管病变,及其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毒血症和一些免疫,变态反应,普氏立克次体自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淋巴组织或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生长繁殖,致细胞破裂和病原体逸出,产生初发立克次体血症,继而病原体侵袭全身更多的脏器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建立新感染灶并大量增殖,死亡,释放毒素引起毒血症症状,病程第二周出现免疫变态反应使血管病变加重。[详细]
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 又称蚤传或鼠型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通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临床表现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症状轻、病程短、预后好、病死率低。病程2--3周。[详细]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急性起病、稽留型高热、剧烈头痛、皮疹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2--3周。立克次体是1910年由Ricketts从389例斑疹伤寒病人血液中发现的。1913年,Prowazekii从患者中性粒细胞中也找到了病原体;此二人都在研究斑疹伤寒中牺牲。为纪念他们遂将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命名为普氏立克次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