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复发的翼状胬肉
其实,在眼科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反复发作的翼状胬肉令他们非常烦恼。甚至,有得了胬肉的患者,听说这种病做了手术也会反复发作,干脆就不愿再进行治疗了。因此,对翼状胬肉的认识可以直接影响到这种疾病的诊治和预后。为什么会长翼状胬肉 正常人的眼睛,黑眼珠和白眼珠分界很清楚。但有的人在眼裂暴露的球结膜(白眼珠)上,长出一块三角形的肉样组织来,侵入到黑眼珠(角膜)上,有的甚至长到瞳孔区,将瞳孔也挡住了。这块三角形的组织里面有许多血管,又因为它的形状很像昆虫的翅膀,所以医学上称之为翼状胬肉。 胬肉可分进行性和静止性两种。进行性胬肉一般肥大、体厚,充血明显,刺激症状较重,进展较快;静止性胬肉较菲薄,充血不明显,也没有什么刺激症状,发展缓慢。但有些静止性胬肉可在某些诱因,如发炎等刺激或非正规的手术如挑割后,引起突然发展。一般来说胬肉发展较慢,常以年计算,但也有个别发展快的,从发现到侵入瞳孔区仅需1~2年或几个月的时间。 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在充满阳光、灰尘和刮风的地区,中年以上的人群,尤其是长期从事室外劳动者较为多见,并且年龄越大越易发生。另外,翼状胬肉的发生也可能与结膜慢性炎症有关,由于结膜慢性炎症累及结膜下组织及上巩膜组织,从而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胬肉。还有的观点认为身体因素,如遗传、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等与翼状胬肉的发生也有很大的关系。 翼状胬肉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来讲,小的胬肉不会影响视力,眼睛也没有不适的感觉,但是随着胬肉逐步向角膜中心方向推进就可能引起角膜散光,一旦伸展至瞳孔区,则可严重妨碍视力,大的翼状胬肉甚至会影响眼球的运动。 翼状胬肉的治疗 对于静止性、初期的、发展较慢的胬肉,一般主张先做保守治疗观察。尽量避免眼部受到刺激,例如在太阳光下戴太阳镜来避免强光和紫外线的刺激。要特别注意不要做非正规的挑割等处理,不喝酒,不要多熬夜。对进行性,特别是已经侵入角膜影响视力的胬肉,就只有依靠手术治疗了。 胬肉切除手术的方式很多,传统的术式有三种:(1)胬肉切除巩膜暴露术;(2)胬肉结膜下埋入术;(3)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片移植覆盖术。但任何一种手术都不可能完全杜绝术后复发。因为如果胬肉生长与眼表组织粘连紧密,胬肉剥离得不干净,尤其在角膜缘处,遗留下了小部分胬肉的残余组织,胬肉就很容易再发。另外,假若胬肉体部(即球结膜下部分)剔除得不干净或不够充分,以致未能断绝其继续生长、发育的营养供应,也很容易再发。还有的进行性胬肉患者,术前未进行适当治疗,致使术后很短时间内复发。目前治疗多次复发胬肉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切除胬肉处再移植一块羊膜,或行自体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术,这些手术都大大降低了翼状胬肉的复发,但并不能完全杜绝术后的复发。如何防止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复发 对于有易发胬肉倾向的人群,特别是长期从事室外工作的高龄者,平时要注意尽量减少外界环境对眼部的刺激,外出时可戴适当的变色镜。如果眼部有慢性炎症,要注意用抗生素眼药水控制结膜炎症减轻充血。 临床上,小而静止性的翼状胬肉患者一般不行治疗,除了对其慢性结膜炎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外,任何手术干预都有可能促进胬肉的发展;而对处在进行性阶段胬肉的患者,要首先对其进行消炎治疗,待充血等症状减轻后,才施行手术切除。胬肉手术后再发率约为5%~20%,为防止再发和血管新生,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后戴遮光眼镜,避免发病因子的刺激,照射β射线,激光治疗,或用药物,如皮质类固醇、丝裂霉素、噻替哌等治疗。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详细]
2008-06-05 18:06:56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