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生物学活性,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只能与胰岛素结合,发挥特有的生物学效应,而不能与其他东西结合。[详细]
我们的寿命长短不光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遗传背景同样重要。胰岛素受体调控的遗传特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最近,来自科隆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蛋白质的聚集会影响这一遗传调控机制,进而导致衰老的发生。这一结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详细]
射击时,子弹射中的目标称靶。胰岛素的靶细胞就是指被胰岛素作用的细胞。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有肝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肺及肾胜的细胞、睾丸细胞等。胰岛素在细胞水平发挥作用时,必须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结合点即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才能影响细胞内的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与亲和力及受体与胰岛素结合后的效应保持正常,才能使胰岛素发挥作用。[详细]
激素和受体之间的反应快速而可逆,服从质量作用定律。业已发现,肝细胞膜上存在两种结合胰岛素受体:解离常数为0.5×10ˉ10mol/L时,每个细胞有3000个胰岛素受体;解离常数为3×10ˉ9mol/L时,每个细胞有3000个胰岛素受体。[详细]
导读:胰岛素增敏剂有哪些?胰岛素增敏剂又称“胰岛素增敏因子”,它是一类能增强人体内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充分利用的物质。不少糖尿病患者用其降糖,一起来看看胰岛素增敏剂有哪些吧。[详细]
太罗类胰岛素增敏剂不仅能降”低血糖”,而且能直接解除2型糖尿病主要病因——胰岛素抵抗,从而控制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保护胰岛B细胞,同时还可改善脂质紊乱,降低血压并减轻炎症等,达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目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