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所发生的症状多是因并发症而引起。上腹部饱胀是较常见的症状,系憩室炎所致。伴有嗳气和隐痛。疼痛无规律性,制酸药物也不能使之缓解。恶心或呕吐也常见。当憩室内充满食物而呈膨胀时,可压迫十二指肠而出现部分梗阻症状。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其后为胆汁,甚至可混有血液,呕吐后症状可缓解。[详细]
十二指肠憩室发病机制及好发部位:十二指肠憩室是黏膜下层通过肌层缺损处形成的,由于肠内压增高促使憩室发生,而高压的产生与憩室远端的肠管运动过激或不协调蠕动有关。憩室好发部位约60~70%发生于十二指肠降段的内侧壁。憩室可分为腔内和腔外两型,临床上以腔外型多见,多为单发,2个以上者较少。另外,十二指肠憩室多发于年龄偏大的患者。[详细]
十二指肠憩室是否引起症状与憩室大小、解剖部位、憩室颈部开口大小等因素有关。十二指肠憩室在90%病例中并无症状,通常在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时意外发现而被诊断。仅10%的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和胀痛,与进食有关,但无规律性。所以患者饮食要忌产气食品。易清淡少刺激。饮食上注意防止便秘和减低肠道负荷对预防十二指肠憩室十分重要。[详细]
十二指肠憩室主要是先天性发育不佳,造成十二指肠肠壁局限性向外呈囊状突出(原发性憩室)或由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形成的疤痕牵拉所引起(继发性憩室)。憩室产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多认是先天性肠壁局限性肌层发育不全或薄弱。在肠内突然高压或长期持续或反复的压力增高时,肠壁薄弱处,肠壁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脱出而形成憩室。[详细]
十二指肠憩室的确切发病率难以统计,因为很多憩室不产生临床症状,不易及时发现。本病多发生在40~60岁的病人。十二指肠憩室主要是先天性发育不佳,造成十二指肠肠壁局限性向外呈囊状突出或由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形成的疤痕牵拉所引起。大部分人症状并不明显,作检查时才发现。平时注意饮食调节,休息,也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详细]
关于十二指肠憩室,它是小肠憩室中最常见的。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22%,以50-60岁人为多见。绝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约10%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饱胀、隐痛,伴有恶心、嗳气。这些症状往往在饱食后加重。当憩室并发炎症或溃疡时,症状加重而持久,甚至出血(拉柏油样大便),憩室部位可有压痛。无症状的憩室,无需治疗。对有症状的十二指肠憩室在摒除其他病变存在时应先行非手术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