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取水:眼化学伤自救第一原则
2003年12月23日22时15分,重庆开县高桥镇小阳村黄泥垭口附近,正在施工的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矿井发生井喷事故。混有剧毒硫化氢毒气的天然气冲天而起,冲高30米左右,并迅速向附近乡镇蔓延。截至12月29日,共造成234人死亡,近300人入院治疗,因为这一事故前往门诊治疗的人数达4000多人。据了解,中毒者大多眼睛受到损伤,许多人感觉眼睛火辣辣的,几乎都睁不开眼,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睁开眼。摘自《中国青年报》(编者按:从各种报刊上,大家都看到了随新闻配发的图片,中毒者那一双双红肿而难以睁开的眼睛,让人看得揪心。毒气为何对眼睛“情有独钟”?眼睛受到损伤时要怎样紧急处理?请看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郑永欣副教授等的分析文章。)2003年12月23日22时15分,这一时刻将永远定格在受害者心中。据悉,在这次事故中,90%的受害者眼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毒气的魔爪伸向眼睛这一器官呢?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剧毒气体,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当空气中的硫化氢达到一定浓度时,湿润而脆弱的眼睛由于裸露于体表,缺乏厚实的“铠甲”防护,首当其冲受累。硫化氢迅速溶于眼睛表面液体如泪液中,与泪液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具有腐蚀性的强酸性物质(如亚硫酸和硫酸),灼伤眼睛,引起角膜、结膜等眼睛结构的化学性烧伤。眼睛表面的这些结构,尤其是角膜,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一旦受损,反应十分强烈。正如井喷事故中大多数受害者所表现的那样,可引起强烈不适、眼睛灼热、疼痛、流泪、怕光、睁不开眼、看不见东西等症状。不仅给人们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而且由于无法睁眼看周围事物而造成的反应迟钝、行动徐缓,阻碍人们在事故面前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未能尽快撤离事故现场,增加了与毒气接触的时间,使得很多人将宝贵的生命搁浅在逃离的路上。其实,要是能早些明白硫化氢的特性和对眼睛的毒性损伤机理,人们或许就不会那么惊慌失措了。硫化氢对眼睛的损伤,本质上就是一种酸性化学烧伤。只要按照硫酸、盐酸等酸性物溅入眼内的处理方法就可以从容应付了。首先,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在紧急撤离过程就近寻找水源,立即用大量清洁的水冲洗眼睛。冲洗时要扒开上、下眼皮,力求把隐藏在结膜囊深处的酸性物质彻底冲洗干净。强调“就近取水”的原则,是为了尽可能争取宝贵时间,因此在紧急情况下,用来冲洗眼睛的水不必过于苛求是否清洁。经过大量的水冲洗后,进入眼内的酸性物质被稀释,大大降低了浓度,或被冲刷出去,有效缩短了酸性物质与眼睛接触的时间,减轻其对眼表面组织的损伤。患者此时尽管可能仍有不适,但疼痛已经大大减轻,多半能睁开眼睛应付困境了。一般来说,眼睛化学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与化学物质的浓度、性质和作用时间有密切关系,酸性物质对眼睛的作用相对表浅、范围局限;碱性物质则容易向组织深部渗透、病变弥散。尽管两者的化学性质截然相反,但在应急处理上殊途同归:都必须争分夺秒,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眼睛。在挽救眼睛损伤的过程中,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重要方法。但只进行简单的冲洗,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一旦生命脱离死亡威胁后,应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让眼科医生根据受伤的性质、程度进行专业治疗,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损伤降到最低程度。除了化学伤外,其他异物和外伤也可致眼睛红痛、睁不开和视力下降。大家或许都有过灰沙进入眼睛的体会,既然冲洗眼睛在救治急性眼化学伤时如此重要,那么当眼睛受到外伤、溅入沙石时,是否也可用清水冲洗呢?这个问题可就没那么简单了。总的来说,只要眼球没有破裂口,简单的冲洗的确有可能把落入眼表的沙石、灰尘等异物冲去。若眼球在受伤的过程中已经破裂,冲洗眼睛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冲洗时,流动的水会把尘埃、细菌等带入眼球内,而眼球内缺乏血管和各种抵抗因子的凝胶状玻璃体,犹如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为入侵的细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让它们在眼睛里自由滋生。这不仅使得原本容易控制的伤口变得难以处理,而且还会引起眼内炎,导致视力永久性丧失等一系列不可挽回的继发性损害。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详细]
2008-02-25 13:11:2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