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控制果蝇“恋爱倾向”
“ 同性恋 ” 是天生的吗?上海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发生在雄性果蝇身上的 “ 同性之恋 ” 行为是由它们脑内所分泌的一种神经调节物质 —— 多巴胺所决定的。 最近出版的《神经科学通讯》发表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率领的研究小组的这一奇特发现。 多巴胺是一种生性快乐的 “ 情绪调节器 ” ,主要负责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自然奖励信息。过去研究已经发现,在果蝇的求偶行为中,多巴胺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雄果蝇的求偶倾向。 四年前,郭爱克率领的研究小组在以果蝇为模式动物,研究多巴胺水平在帕金森病的神经基础中扮演的角色时,偶然发现,当多巴胺水平过高时,一些雄果蝇开始热烈 “ 追求 ” 同性雄蝇:用前脚拍打、唱求偶歌、舔对方尾端、试图交尾 …… 这可是正常情况下只对雌蝇展开的 “ 爱情攻势 ” 呀! 不过,更有趣的是,这部分 “ 另类 ” 雄蝇在 “ 恋 ” 上同性的同时,对雌蝇的兴趣也没有减退。这可能是由于果蝇的嗅觉和味觉系统感知发生了改变,研究表明,如果剥夺了果蝇的嗅觉和味觉,就会大大削弱多巴胺水平对雄性果蝇的同性求偶行为的影响。 多巴胺是否也对哺乳动物的性行为有同样的影响?论文作者认为,我们不能将在果蝇上的研究结果任意外延到其他动物物种。科学家普遍认为多巴胺、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共同参于人的许多认知和精神活动,但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实习生连微静 记者许琦敏) [详细]
2008-06-02 09:06:4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