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懒虫”不再睡懒觉
以身作则,树立言行榜样要防孩子睡懒觉,首先要保证其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而言,2岁儿童平均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6岁时需要12~13小时,9岁时为10小时,12岁时需9小时左右。如果孩子早晨赖床不起,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遇到这类问题,家长首先要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的睡眠时间,制订合理的休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督促孩子上床,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第二天按时起床,白天精神饱满。作为奖励,周末可以让孩子睡晚一会儿。如果孩子睡眠时间很长,白天仍无精打采,那就要到医院检查,看是否有其他生理性问题。 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不过,家长要以身作则。按现在的作息时间,学龄儿童一般晚上9点半上床睡觉,第二天6点半至7点起床较适合。学龄前儿童还可以早些入睡。如果孩子上床睡觉了,家长却继续看电视、打麻将或聊天,孩子会觉得不公平,不能从心底配合你的安排。因此,家长应起典范作用,以身作则。另外,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因兴奋难以入睡。因此,睡前不要让孩子过于兴奋。讲究技巧,培养良好习惯注意观察,选择恰当时间叫醒孩子。你若仔细观察过睡眠中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睡觉时睫毛会颤动,做梦时颤动更明显。因此,家长叫醒孩子之前,先观察一下孩子的眼睫毛,最好不要在孩子做梦时叫醒他,否则,孩子醒后的情绪会很糟糕,身体也会很不舒服,当然也就不会愉快地和家长合作了。有些家长可能怕孩子尿床,往往半夜唤醒孩子上厕所后再让他入睡。时间一长,因睡眠规律被打乱,结果孩子白天无精打采,容易乱发脾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应权衡一下利弊,尽量不要在半夜叫醒孩子如厕。还可以使用闹钟帮助孩子自己起床。如果家长总是每天叫孩子起床,时间一久,要么让孩子感到讨厌,要么养成依赖性,变成不叫不起床。因此,家长可给孩子买一个手动停止发声的闹钟,并把闹钟放在离床远一点的地方,这样孩子必须下床才能制止闹钟的叫声,他就不得不起来了。开始时,先教会孩子使用闹钟,并尝试在做作业、吃饭时使用,让孩子学会用闹钟来掌握自己的时间。这也利于孩子尽快掌握时间观念,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有时虽然起了床,可却是迷迷糊糊,睡眼惺松,动作迟缓。这样也会耽误时间。这时,可以通过活动使孩子清醒,如用凉水洗脸,做做早操等。为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家长可以一起做早操。弯腰伸腿的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孩子提起精神,做操本身也能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奖惩并举,强化训练效果孩子的良好行为是在及时鼓励赞扬中培养起来的。如果孩子起床后家长为了赶时间而大声训斥孩子,他就会产生逆反情绪,以后要么起床更拖拉,要么起床后极不愉快。因此,家长应耐心地引导说教,循序渐进,切勿大声责骂。也可给孩子放些悦耳的音乐,准备好可口的早餐,让孩子的情绪提升起来。对孩子能及时起床要给予鼓励和称赞,孩子就会慢慢地自觉地按时起床了。鼓励与赞扬固不可少,必要时还须配合适当的处罚。孩子7~8岁前起床让大人帮忙属于正常现象。但七八岁后仍不能自己按时起床,就需要适当采取一些惩罚性措施。在处罚前,要给孩子制定行动目标,让孩子明白如达不到目标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这种处罚应该是公平的、合乎逻辑的,不可过重,也不可说了不做。处罚可以是针对孩子行为的自然后果。例如,孩子总是不能准时起床吃早饭,那么可以告诉孩子吃早饭的时间,如不准时就没有早饭吃。有的孩子因起床晚,上学赶不上班车,就让他自己想办法赶到学校去。他可能乘出租车去学校,那就要求他必须通过劳动挣回车费;他也可能因赶不上车而迟到,那就要受到老师的批评。总之,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后果付出代价。很多家长为孩子着急,帮他做这做那,结果孩子一点都不着急,一旦家长照顾不到,他就手足无措或发脾气。因此,家长应当让孩子适当地吃些苦头,以免将来栽大跟头。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要让孩子知道,他不按时起床,耽误了家长的时间,就等于欠了家长的时间,必须要帮助做家务等来偿还。孩子耽误了多少时间就要他偿还多少时间。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类似的问题。这种处罚有时可一举多得,使孩子既学会了按时起床,又锻炼了生活能力。(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详细]
2008-06-05 18:06:29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