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黏”妈妈的小宝宝
然而,一年下来,小家伙却一刻也离不开我了。只要一不见我就哭着喊着要“妈妈”,连穿衣脱衣这么简单的事也一定要我亲自动手,别人帮忙说啥也不干。睡觉时一定要与我同床共被,入睡前必须要我抚摩,连哄带骗才行,老公和奶奶抱着哄着他都不依。我走到哪里都得带着他,不然就拉着你的衣服不让走。每次上班时哭闹着不让走,下班一回家他就扑到你怀里撒娇。一家人都笑他是个“小跟屁虫”。宝宝三岁了,该上幼儿园了。第一天也许是觉得新鲜的缘故吧,他高高兴兴地去了。可是,第二天他就不乐意了,一家子颇费一番折腾才把他弄到幼儿园。此后,每次送他去幼儿园,他不是赖着不走,就是撒娇哭闹:“妈妈,我不上幼儿园!”有时实在没办法就算了,不上就不上吧。有时狠下心来不理他,他就向奶奶求情,奶奶看到小孙子哭得伤心的样子,就心疼地颁布“大赦令”“好了,今天宝宝不上幼儿园了。”宝宝一听就立马转哭为笑,高兴得又跳又叫。就这样,宝宝上幼儿园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一有机会他就“黏”住你不放,你说烦人不烦人﹖专家点评其实,产妇生完孩子后,只要注意休息和饮食的调养,法定的产假足以使身体完全康复,大可不必停薪留职。停薪留职赋闲在家,过多地与宝宝接触,宝宝就会过分地依恋你,就一定会“黏”上你的。一岁前,婴儿完全没有自理能力,虽然他们还不会说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情感,但他们有自己的单纯的情感世界,他们非常清楚由妈妈喂奶、抚触、拥抱、换尿布等所带来的舒服的感觉,他们能充分地体会和享受母爱。于是,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岁后,婴儿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意识。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学行走,学用双手拿东西,在妈妈的照顾和指导下,他们会越做越好,这一阶段宝宝必须由母亲照顾。但与此同时,宝宝若事无巨细都由母亲来照顾,他就可能得“过分依赖型”的母源病——宝宝会不可避免地“黏”上妈妈。只要见不着妈妈就马上大哭大闹,任性撒娇,而对其他人甚至对父亲也不大喜欢也不搭理。母亲爱孩子,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是母爱的体现,但必须掌握分寸,也应让孩子享受到父亲和奶奶等长辈的一份爱。让其他人也多接触宝宝,多抱抱宝宝,照顾宝宝的饮食起居,增进同宝宝的情感,宝宝就不会过分地依赖母亲了。三岁前,是宝宝必须由母亲照顾和建立亲子关系的阶段。三岁以后的孩子就应逐渐脱离母亲,准备自立,并积极与小朋友交往了,上幼儿园是完成这一阶段教育的最好去处。在幼儿园里,孩子一方面可以学到一定的知识,受到系统的启蒙教育,对他们的智力发展和将来的上学是十分有益的。另一方面在同小朋友们接触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彼此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对赶走孤独,从小培养良好的个性不无裨益。此外,上幼儿园,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学会“分离”,学会自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们建立友谊,减少和逐渐消除对母亲的依赖,将有益于宝宝身心健康的成长。要强调的是,送宝宝上幼儿园一定要坚持,一定要下决心。家长要统一思想,开始几天宝宝可能会哭会闹,大人“狠”下心后,宝宝就没辙了。几天后,宝宝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就会喜欢上幼儿园了。孩子依恋母亲是天性,也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如果你不想天天揪心地看着宝宝哭着闹着要妈妈,如果你不想因为有了孩子而把事业的脚步放慢,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宝宝成为“黏”人的孩子,那么,请让你的宝宝学会“分离”,这是摆脱困境的诀窍。一开始时可能很困难,当你离开孩子时,孩子会大声哭闹,此时不要视而不见,要去安慰他,去拥抱一下他,再次说再见,然后果断地离开。让孩子知道你的离去只是暂时的,你很快就会回来,从而使其心理得到安慰,慢慢地他就不哭闹了。回家或去幼儿园接孩子时,不要急匆匆地扑向孩子,而应平静地愉快地招呼孩子,以表明你的离去和回来都是很正常的,是每天都要发生的事,孩子习以为常了,也就不会再哭闹了。宝宝越小越容易“分离”。试想如果将一个三个月的婴儿送托儿所,他一定会很容易适应,而到了孩子1岁左右,他已习惯了整天有你陪伴,就很难接受与你“分离”这一事实。所以,在那些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双方都得回单位上班,只好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或保姆照料的家庭中,他们的宝宝反而不那么会“黏”人。家长可尝试提前“预演”分离。孩子在3~4个月之前,一般来说还没有“黏”人和“分离”的概念,此时就应有意识地做一些“分离”练习。每天将孩子交给亲戚朋友看管几个小时,你可以去商店买买东西,或外出散散步轻松一下,借此让孩子懂得,你离开他一段时间后,还会回来的,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害怕与你分离了。当然,对宝宝的照料,不单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爸爸及其他长辈都要协力合作,尽可能多抽出时间来同宝宝交往,抱抱宝宝,同宝宝玩耍,带宝宝睡觉,让宝宝同全家人熟悉,他就不会过分依恋妈妈一个人了。(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详细]
2008-06-05 18:06:5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