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多份心,小孩免烫伤
镜头二:刚学会走路的明明可活泼了,夏天衣服穿得少,活动起来方便,他更是迈着那鸭子似的步伐蹒跚地这儿走走,那儿窜窜,一步一摇晃。“扑——”,明明摔倒了,更糟的是地上的热水瓶被明明绊翻了,明明的小腿被热水烫伤了…… 顽皮、淘气、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炎夏里儿童穿的衣服单薄,活动多,因此不小心打翻热汤,绊倒热水瓶的事常有发生,这样很容易造成烫伤。小儿皮肤嫩薄,即便受到轻微损害,也会引起痛苦。轻的皮肉受苦,重的会遗留严重瘢痕而遗恨终身,严重烫伤甚至危及生命,决不能等闲视之。 正确的急救方法 日常生活中遇到孩子被烧烫伤时,家人都十分焦急慌张,不知如何是好,记住小儿烫伤的急救方法可概括为五个字“冲,脱,泡,盖,送”。 冲:一般来说,无论什么原因的烧烫伤,伤后紧急处理的最佳方法是立刻用冷水冲洗。 脱:如有衣物粘在烫伤部位,千万不要撕拉,可以先把周围部分的衣服剪掉,或在水中脱掉衣服。 泡:烫伤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经及时散热可减轻疼痛或烫伤程度。 盖:盖上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冷水冲洗或浸泡后,小面积的浅度烧烫伤可在创面上涂抹一些烧伤油剂或膏剂,再用消毒纱布包扎,2~3天内症状消退。如果皮肤烫起了水泡,尽量不要挑破它,否则容易化脓发炎而留下瘢痕,可以在水泡周围用酒精轻轻涂擦消毒,清洗干净后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如果烧伤的水泡溃破,可用1%的食盐水煮沸晾凉冲洗伤口,然后用烧伤油膏剂敷盖伤口并包扎好,最好到医院换药,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菌药物。头、面、颈部的轻度烫伤,经过清洁创面涂药后,不必包扎,使创面裸露与空气接触,可使创面保持干燥,并能加快创面复原,但要注意防止小儿用手抓挠而加重损伤。 烫伤部位不可自行乱涂药物,如有的人错误地采用民间不科学的方法给伤处涂抹酱油、肥皂、鸡蛋白等,这会增加伤处的污染和刺激,同时影响下一步的处理。 送:较大面积的烧烫伤,应即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处理,以免延误时机,造成不良后果。如患儿发烧,局部肿胀加重,疼痛加剧、流脓,说明创面已感染发炎,应请医生处理。此外,烫伤之后创面渗出液很多,极易口渴,未到医院之前可以口服淡盐水或烧伤饮料,但不可大量饮用,以免发生呕吐,更不宜单纯喝白开水或糖水,喝多了易于导致脑水肿与肺水肿。 家长多份心,孩子免烫伤 小儿烫伤有很多原因,如洗澡引起的烫伤,往往是母亲给小孩洗澡时,先往浴盆中倒入热水或开水,然后再去取冷水加入。事故就发生在母亲转身取冷水之际,小孩子见盆中有水,便伸手进去玩水。因此,劝告母亲,应该先放入冷水后加热水,或将热水的温度调好后才倒入浴盆,这样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如热水瓶引起的烫伤, 通常是由于热水瓶摆放位置过低,并且没有设支架防止倾倒。小孩子伸手一拉,把水瓶摔破或开水溢出而被烫伤。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热稀饭、热汤、热麦片粥等。饮热汤或强酸强碱水引起消化道烫伤(化学伤),是因孩子擅自端热汤或误将强酸强碱当开水喝,而被烫伤口腔、喉部甚至食道。 热水袋引起的烫伤: 寒冷的冬天,夜间睡觉时,母亲往往用热水袋给小孩保暖。由于袋里装的热水温度过高,又没有用毛巾隔开,而把小孩烫伤。另一方面,由于热水袋使用时间较长,橡胶老化,或橡胶质量差破裂,或热水袋塞未拧紧而引起漏水,结果把小孩烫伤了还不知道。故此,使用热水袋,一定要选质量好,袋口不漏水的。用时用毛巾把热水袋包裹,不要直接接触小孩皮肤,这样才保险些。 小孩的烫伤,绝大多数是由于母亲或小保姆缺乏生活经验而造成的,因此也是可以避免的。希望就是寄托于母亲的精心照顾和对小保姆必要的提醒。预防小儿烫伤,父母应注意将热水瓶、热汤等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不要让孩子进厨房或浴室内玩耍,不要将开水瓶、热汤或粥锅放在地上或小儿容易够到的地方。冬季在南方地区,给婴幼儿使用热水袋时,一定要试好水温,并用布或毛巾包裹好。 附:烧烫伤分为三度,即一度、二度又分为浅二度和深二度 、三度。深二度及三度属深度烧烫伤,应立即将孩子送医院,如大面积的浅度烧烫伤也应送医院处理。一度烧烫伤伤及皮肤的表皮浅层,伤处轻度红、肿、热、痛,无水泡、干燥,2~3天内症状消退,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自愈。浅二度烧烫伤局部表现为水肿,呈现较大的水泡,创面基底鲜红、剧痛,如无感染,1~2周痊愈,不留瘢痕。深二度烧烫伤局部肿胀,呈现的水泡较小,创面基底发白或红白相间,痛觉迟钝,一般3~4周后痊愈,可遗留瘢痕。三度烧烫伤局部肿胀不明显,创面苍白或焦黄呈炭化、干燥、皮革样、痛觉消失,3~4周后焦痂脱落,需植皮才能愈合,遗留瘢痕。小面积的三度烧烫伤因创面不痛,早期易被人误解为病情不重而忽视就医,这应值得注意。小儿皮肤嫩薄,二度烧烫伤极易因感染而变为三度烧烫伤。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详细]
2009-03-03 10:06:34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