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丘疹也被称为“白色痤疮”,是一种起源于发表或皮肤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一种良性的皮肤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新生儿亦可发生,男女发病机会均等。[详细]
继发型常在炎症后出现,可能与汗管受损有关。可在阳光照射后、二度烧伤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后、迟发型皮肤外卟啉症后、疱性扁平苔藓后、疱疹样皮炎后、天疱疮后、类天疱疮后和X线照射后发病。[详细]
损害呈乳白色或黄色,针头至米粒大的坚实丘疹,顶尖圆,上覆以极薄表皮。继发性损害多分布于原有皮损周围,可持续数年,自然脱落,无疤痕形成。个别损害可有钙盐沉积,硬如软骨、损害增大时呈暗黄色。[详细]
尚未完全明了,皮损多见于露出部位,可能与日晒有关。一般认为本病分儿童和成人两型。前者在儿童或少年期发病,至青春期后即逐渐自行消退,常有家族关系,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成人型常在成年后长期受日光曝晒,特别是在热带室外工作者多见,石油工人易发病,本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男多于女。[详细]
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萎缩,表皮嵴变平,真皮乳头层显著扩大,真皮上层可见无结构均质性的胶样物质,或呈透明变性,其周围由正常胶原纤维束环绕,境界明了,在变性的胶原物质内可见裂隙和少数纺锤形破裂的细胞核。[详细]
对话“脂肪粒”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