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洗方中大黄清热解毒,兼能活血;黄柏苦寒,燥湿清热解疮毒;蛇床子、白矾燥湿杀虫;白鲜皮、苦参驱风止痒,祛湿杀虫;木槿皮清热利湿,杀虫止痒。[详细]
局部治疗:以杀菌、消炎、止痒、干燥为原则。疱壁未破者可外搽1%樟脑、10%硫黄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疱壁已破形成糜烂面或结痂者,可先以0.1%利凡诺溶液湿敷,敷后外用0.5%新霉素软膏或百多邦软膏、环丙沙星软膏等,亦可用2%龙胆紫溶液。[详细]
脓疱疮(皮肤性病科),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为凝固梅阳性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皮肤浸渍等,都易使病菌侵入皮肤繁殖,为促发脓疱疮创造有利条件。[详细]
病毒性痘样脓疱由不同的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染感觉人体后,经一系列免疫反应,发生表皮内或表皮下脓疱。其典型的变化可使表皮发生网状变性和气球状变性,亦可有不同病毒的包涵体。[详细]
纤维膜包裹:常见于"腹茧症,于1978年命名,是腹部外科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致密、灰白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所包裹。因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不一,认识上也不一致,相继被报道为“小肠蚕茧包裹症、先天性小肠禁锢症、小肠阶段性纤维包裹症、包膜内粘连性肠梗阻”等。[详细]
治脓疱疮(黄水疮),丘疹样荨麻疹(水疱湿疮),单纯性疱疹(火燎疮),带状疱疹(缠腰火丹),多发性毛囊炎(发际疮),疖、痈、丹毒等及皮肤烫烧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