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工吃好点
在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建筑工地上,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重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何总是吃的这么简单?为何不能建个食堂,摆上桌椅? 饭菜少油腥 营养难保证 在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站附近路面的工地,来自河北邢台的任师傅说:“一天就吃那几样,早上大米汤、馒头、老咸菜,中午和晚上炒冬瓜、茄子、白菜啥的。菜没油,有时不到饭点儿也会饿,都得挨着。” 中午,我们跟随任师傅来到了工地边上的临时伙房。一大锅汤里漂着已经煮烂了的冬瓜,还有分装在塑料袋里的馒头,这就是任师傅和他的工友们当天的午餐了。 炒菜的锅都是直径1米左右的大锅,菜是煮熟的,不是炒熟的,味道自然不会好。难怪有农民工指着手里的饭缸抱怨:“煮得跟猪食一样,让我们怎么吃?” “我们基本保证农民工每天一斤菜,粮食管饱,一周吃两次共7两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队老板说,柴米油盐、买肉买菜、煤气、水电,加上人工和运输成本,每个农民工每天要十二三块钱。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师丁守海博士曾经对北京农民工生活状况进行调研,他说:“目前农民工的饮食状况,就是只保证了他们的生存,有力气干活就行,营养什么的还谈不上。” 路边做“餐厅” 何谈讲卫生 临时搭建的伙房,临时找来做饭的工人,凑合在马路边的“餐厅”,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农民工对饮食卫生有要求,就显得很奢侈。[详细]
2009-09-03 14:52:34更新